人物
时段
朝代
“王俣” 相关资源
诗文库 题目
户部王侍郎俣颂德 南宋 · 周必大
 出处:全宋文卷五○七六、《省斋文稿》卷二一、《永乐大典》卷七三○四
官学关百圣,望重三朝
善教得民,岂特率地官之属;
懿文经国,又将为王度之华。
每汲汲于群材,尤惓惓于寒畯。
自惟小丑,久仰高山。
念昔先君,尝依仁于姻娅;
眷言世父,仍托契于子孙。
既平时师慕以惟勤,宜今日作成之有赖。
晚饮东湖亭用硕夫 宋 · 李弥逊
七言律诗 押青韵
秋后高荷与砌平(四库本作行),暂回眼白为君青。
哦诗太瘦真成癖,对酒清狂不碍醒。
健笔纵横那可继,醉歌悲壮亦堪听。
如何借得南烹手,更捣香橙为荐腥。
硕夫韵述怀 其一 宋 · 李弥逊
七言律诗 押东韵
少年正堕尘网中,晚岁臭味商山
避喧苦厌俗眼白,得酒径借衰颜红。
半生事业一经足,是处生涯四壁空。
故人白发音书断,倾盖交情独见公。
硕夫韵述怀 其二 宋 · 李弥逊
七言律诗 押鱼韵
黄尘工染寒士裾,造物不与相乘除。
君愁尽写杜陵句,我老欲作嵇康书。
何门真是万人敌,近事不闻三顾庐。
端知驽马恋栈豆,水激自有溟南(原校作南溟)鱼。
硕夫 宋 · 李弥逊
七言律诗 押冬韵
此君风致似吾侬,来伴筠翁晚径筇。
世味每于谈际断,诗情尤向饮边浓。
溪山寄语能相觅,猿鹤论交肯见从。
共斸云根结茅屋,自锄菜甲为君供。
硕夫赴试礼部 宋 · 李弥逊
七言律诗 押豪韵
词垒新收汗马劳,冲寒意气九疑高。
上书北阙真馀事,拄颊西山须汝曹。
世虑薰心工制锦,时名唾手看连鳌
哦君剩欲传衣句,为解千牛绿绮袍。
次韵硕夫池亭赏莲 宋 · 李弥逊
胡床麈尾挥长柄,风和入座花容靓。
乍开还合晚照中,修竹佳人倚春暝。
此间此景乐最深,世路好恶君酌斟。
下车何必笑冯妇,投杼未免疑曾参
江山信美来者稀,渊明独与田父违。
谁云宁食艾三斗,不如杯行莫停手。
再用硕夫 其一 宋 · 李弥逊
 押东韵
一丘一壑半生中,旁舍小儿见(明本、四库本作今)老翁。
归来赋就晚径绿,醉时歌罢春灯红。
壮心欲尽孤云薄,昨梦不留寒月空。
茗碗粥盂能事毕,四三朝暮付狙公。
再用硕夫 其二 宋 · 李弥逊
 押鱼韵
北窗攲卧风引裾,静看燕雀沿阶除。
攀缘已断蚁旋磨,结习尚存鱼蠹书。
一区未办扬雄,驷马不过渊明庐。
苍松翠竹湖边趣,至乐岂在真知鱼。
王侍郎俣 南宋 · 王十朋
 出处:全宋文卷四六二四、《梅溪先生后集》卷二二
某官朝著老成,士林硕望,蚤被知于宸扆,久更践于禁途。
出镇侯藩,蔼黄霸循良之誉;
入司国计,得刘晏取予之宜。
欲振起斯文于委靡之馀,故将顺其美于听纳之际。
硕夫墓志铭 南宋 · 沈焕
 出处:全宋文卷六一五八
三代多士,惟周可考。
名不著于农工商贾之版,而后颛处之庠序,移之左,移之右。
书德行道艺于州党,显贤能于王朝,非一旦苟且可以望其门也。
凡执技以事上,力田通有无,各致其能以相生养者,不得与士齿。
四民业专,名不僭乱,朝夕从事,子孙世守之,不徙于异物。
故农工商贾不自鄙夷其业,士独知所贵重。
后世品流淆混,民志靡定,嚣然肆其侈心,见儒者衣冠礼乐之美,不究其实,轻捐故业而窃假名焉。
千室之邑,万家之聚,群试有司,章甫逢掖倍蓰于邹鲁之学士大夫,不以泰乎?
故不辨真赝,玉石俱焚,伤风害教,率归之士。
上不察本,民不反旧,士亦重不幸矣夫!
呜呼!
读《周官》者所不能禁,有志之士太息而已。
吾里奉化硕夫宝元庆历间,七世祖已能教子读书,高、曾以来皆以长厚绵袭祖德,至硕夫益浸灌衍畅,训诸子亲熏师友,非乐趋其名邈然不既其实者,不能尽阅天下之义理。
听其言亹亹,向于笃厚,不解新进士,而邻里号称善人。
屋壁窗户,书前辈长者之名言,当佩玉和鸾以绳己,以勖其孙子,策励观省。
每逢会意,直欲身践之,故临死生之变,殆庶几焉。
一日病,呼诸子受其言,其凡曰:「始死沐浴、袭、含、歛毋经妇人之手。
兄弟友恭,毋忝前世。
亲故先周空乏,富贵视如浮云,贫贱不可苟去。
无刻覈老穷以利己,无武断乡曲以来祸。
汝等勉承吾志」。
此岂苟于为士者所能道乎?
能以正终,抑可以为士矣。
硕夫讳颀
其曾祖讳膺,其祖讳允之
其父讳璿,娶陈氏,再娶舒氏。
大年、大本、大辨、大声、大用,五男子也。
大声、大用先卒。
王九成、戴敦书、袁邦献、毛天祐,婿也。
一女未行。
孙男曰师雍、师偃、师点、师参。
得年六十五,淳熙癸卯七月癸酉卒于家,葬以乙巳九月丙午
硕夫畴昔登舍旁薛家坞,徘徊顾瞻,叹曰:「佳哉,此邱也!
死必葬我焉」。
于是诸子奉以葬。
大声从余游,余纪其岁月。
至是大年呜咽请曰:「先生尝假宠季弟,今愿乞铭吾父之墓。
吾父而不得先生铭,不肖他日无以见于九原」。
余固谢不能,挟友朋之书相督,遂铭。
铭曰:
宝元庆历,发源孔嘉
汔至淳熙,夫昌其华。
启手足之言,尔后之人无负。
董溪竺氏之门者,必相告曰,此非农工商贾之家。
嘉定戊寅九月甲戌沈焕顿首拜撰。
寄里修职郎新泰州海陵县孙应时书,丹阳王虞英篆额。
按:《剡源乡志》卷二二,民国五年铅印本。